世界快资讯:江阴“宝贝”登上央视!

来源:江阴日报-江阴网   2023-06-03 07:35:40
A+A-

近日,央视CCTV10《健康之路》栏目推出的“博物馆里话中医”系列节目,播出了江阴的文物——夏颧墓出土的明代医疗器械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江阴明代医疗器械

这是一套保存非常完整的明代中医外科医疗器械,反映了江阴元明之际在中医外科手术和外治医学上的发展水平。

其中金属外科器具有铁质柳叶式外科刀、平刃式外科刀、铁质牛角柄圆针、铁质小剪刀、铁质和铜质镊以及牛角柄猪鬃毛药刷、骨质医针,还有盛药的木罐、瓷淋洗壶和瓷熏罐等中医外科器皿。

▲江阴市博物馆古代史馆实景照片

据了解,这套医疗器械是1974年在长泾平整土地时发现的,墓主人叫夏颧,是明朝初期中医外科名家。他品高行端,博学多才,明于医疗碱艾之术,精于疮外科;重视药物调治,自制末药膏丸。

江阴素有“中医之乡”美称,人才荟萃,名医辈出,下面跟着记者一起来了解江阴的中医文化。

江阴中医文化

江阴中医文化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,自宋元积累至明清辉煌。宋元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,明清时期的和平稳定,使得江阴中医管理机构和医疗制度不断完善,为江阴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富饶的土壤。

自南朝梁敬帝设江阴郡始至元初的六七百年间,江阴地区一直是州府一级的建制,在宋代设有医目,元代设医学教授和惠民药局,这些都促进了江阴医药事业和医疗体系的发展。

▲元代江阴区位图

据江阴历代县志记载,秦望山产苍术、君山产盘龙参、绮山产鲜生地、砂山产野百合、九里河产荆芥、长江岸边产野梧桐·······境内各地还培育菖蒲、何首乌、玉竹、龟板、蝉衣、地鳖虫等数十种中药,尤以敔山湾的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。这些不仅为江阴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,也带动了中医药采集、种植、加工炮制等行业,为中医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动作用。

▲明代时的江阴山川图

另外,江阴历代以来医派众多、名医辈出,龙砂医派是中医中影响深远的重要医派,夏氏针灸、缪氏内科、庄氏妇科、朱氏内科、钱氏外科、 叶氏喉科等享誉业内,以夏颧、吕夔、戚秉恒、龙砂八大家、凤戈庄朱氏父子三人、柳宝诒、曹颖甫、承淡安等人为代表的江阴名医灿若星辰,各类中医学论著层出不穷。

▲柳宝诒所开的医方及柳宝诒医室的挂号单

江阴不仅名医辈出,而且都怀揣崇高的思想抱负,江阴著名小说家、《野叟曝言》的作者夏敬渠以儒通医,在书中《自序》里写道:“儒者以全人心性为业、医者以全人躯命为业。”西沙王氏名医王春更是这样说:“吾无上医医国之能,而有自济济人之愿······”

▲《医卫之光——江阴籍历代名家风采录》

博物馆里话中医

“博物馆里话中医”是CCTV10《健康之路》栏目推出的系列节目,让观众透过文物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程。该节目共七集,通过多位专家讲解21(组)件文物,为大家介绍中医中药、针灸食疗、中医外治等方面的精彩内容。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中公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